2.
作家冯小风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朋友皮哥平时做的是一些花木生意,算不上太忙。
皮哥的母亲已经六十多岁,前段时间被诊断出糖尿病,需要每个月定期去医院复查。
由于复查的时间正好是工作日,皮哥和他的两个哥哥就商量着轮流带母亲去医院,从大哥轮起。
经过一个循环后,又轮到他大哥了,可大哥第二天有事,于是大哥便跟他商量,让他明天带着母亲去医院。
皮哥正准备答应下来,他大哥又补上一句:“反正你一天到晚也没什么事。”他大嫂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反正你时间多,你就再送一次呗。”
皮哥当场就来气了,怎么自己在他们眼里就是闲人一个、无所事事了?因此不但拒绝了这件事,一家人也以吵架收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说话老喜欢补一句:“反正你也没事”、“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
这句话像一根尖锐的刺,扎得人浑身不舒服。
人人都需要被尊重。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请人帮忙的时候,说话不要顺便贬低别人。
很多人不会说话,其实是由于太过自我,只顾着做一个说话的人,忽略了听话人的感受。
只说该说的话,那些带刺的语句,不如让它烂在肚子里。
3.
很多人喜欢说话不经过大脑,事后又希望对方理解自己只是说话直,是一种坦率。但别人又有什么义务受了你的气还得陪着笑呢?
我以前有个很好的朋友,后来渐渐跟她疏远了,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她所谓的“说话直”。
她每次用“我说话直,你别介意啊”作为开头,我就整颗心一沉,知道又要被她冷嘲热讽一番了。
上网看中了一件森林系的棉布裙,兴致勃勃地发给她,问她好不好看,她劈头盖脸地回了一句:“我说话比较直,这种类型的衣服,只适合瘦瘦小小的女生穿吧?你离瘦瘦小小的距离,未免也太大了点。”
毕业季纠结着要考研还是找工作,苦恼再三问了周围一大群人的意见。其他人都中肯地帮我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只有她说:“恕我直言,你们那种专业还有必要念研究生吗?又不是理工科,考了也没用吧。”
被她一次又一次伤害了之后,我总算想通了:
为什么她不能对我委婉一点呢?为什么她一定要对我说话这么难听?
因为我并没有重要到需要她说话三思的程度。她把我当成可有可无的朋友,才舍得用这句“我说话直”来反复伤害我。
喜欢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的人,将自己毫不考虑他人的行为归结于性格直爽,将别人受到冒犯后的不满归结为小肚鸡肠。
很多人用“我说话直”作为盾牌,肆无忌惮地用言语伤人,其实,那是一种自私和幼稚。
你说话直,我没有义务担待着。
4.
蔡康永说过:“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成熟的人,绝对不会用这3句话来伤人。
这3句话一说口,有些事情,就彻底无法挽回了。说话可以暂停,甚至可以快进,但永远也不能倒带。
伤人的话语,也许你说过就忘了,但被你伤害过的人,也许永远也无法痊愈。
好好说话,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这是一种修养,更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