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糖藕,在唐代就已经名冠全国,苏州人就地取材,用上苏州特制的糯米及秋季遍开的桂花,就有了这道甜、糯、酥、香的美味佳品。做法是取藕中段,把糯米塞入藕段中空处,用筷子将切去的头部与中段用牙签或竹筷重新整合成条,在加了绵白糖、甜桂花、赤砂糖的锅水中蒸煮,最后就看到了色泽酱红、汁水如蜜、入口清香甜糯的桂花焐熟藕。也有用玫瑰甜酱、桂花甜酱或其它花露蘸食的。
焐熟藕,又叫桂花糯米藕、江米甜熟藕,是江苏省苏州一带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也是城乡群众中秋佳节喜食的名优小吃。
莲藕属睡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南部,中国莲藕的栽培历史悠久,远在3000年以前,《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的记载。距今2100年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有莲藕的殉葬品。据说,唐朝宝历年间(约公元826年),大诗人白居易来苏州做刺史,他可是个关心百姓的父母官。这一年的夏天,苏州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雨,天刚放晴,他就穿上便服,骑着毛驴出去防察民,晴。
这天,白居易来到了山塘,只见塘边的秧田,水茫茫一片白,青绿的秧苗都快要淹死了,老百姓坐在田埂上长吁短叹。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看见这样的灾情,不觉心头一惊,思忖道:苏州的地方到处都是河流,四通八达,这七里山塘面积也不算小了,大水来了为什么就不能排出去呢?一打听,原来是这塘河已有多年未疏浚过,很多河段都淤塞不通了。于是,他立即组织了一批种田和治水工匠,在山塘河里筑坝放火,把淤塞的河泥都挖了出来。为了防止两岸泥沙冲入塘河,他安排在山塘修筑起结实的堤岸,把塘河从根儿上整治好。
白居易很喜欢荷花,在他家的庭院里,亲自栽植了一缸白莲,他常常以白莲的洁净来激励自己。这年的农历六月十四日,民间称是荷花生日,夜晚他一个人在书房里,筹划着整治塘河的工程。月光下,他禁不住低声吟起“敢辞称俗吏,且愿话疲民……”的诗句来,正吟着一阵清风吹过,荷花香味飘进窗帘,他就像喝了一杯美酒,微微有些倦意。朦胧中,只见那朵朵荷花的芯里,慢慢地探出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囡面孔来,一张张红白粉嫩的笑脸,实在讨人喜欢。不一会儿,荷花囡囡一个个都站起来了,她们胸口都系着一色的清白肚兜,露出了嫩藕似的手臂,手里都拿着圆圆的莲蓬,滴溜溜地朝四周甩开,一颗颗莲子就像雨点儿一样,从莲蓬里喷洒出来。乐得白居易伸出手去,想抱一抱那小胖囡囡,一下子扑了空,险些跌倒,原来这是做了一个梦。
说也奇怪,第二天清早,正在山塘治河的工匠跑来禀报说:“白大人,昨天晚上虎丘附近下了一场莲子雨,塘河里撒满了翡翠般的莲子。这莲子啊,清香扑鼻,剥开尝尝,甜津津、凉飕飕,既能解渴,又可充饥,可是个宝贝哩”。白居易摸摸胡子说:“真有这回事吗?怪不得,昨晚我看见荷花缸里跑出来很多荷花囡囡,把莲子撒满了天。这是老天赐予的宝贝,大家要好好把它种起来才是。”
展开全文
从此以后,苏州水乡的白花塘藕越种越多,由于塘河水质清冽,长出来的莲藕又胖又嫩,活像荷花囡囡的臂膀,吃起来满口清香,又脆又甜,比红花莲藕更加好吃,白居易离任苏州临走时,还把白藕带到洛阳去种植,并写诗自勉吟道:“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
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山塘,一直被人们尊称为“白公堤”,他大力推广种植的白藕,便有“白公莲藕”的美称。苏州人精通于美食,每当桂子飘香,金秋送爽之时,就喜欢用桂花卤煮藕糖,或者在莲藕节中灌入糯米,焐熟了食用,独特的风味,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
原料
鲜藕15千克,糯米2000克,红砂糖3500克,绵白糖1500克,糖桂花100克,食碱150克,荷叶4张。
制作过程
1、把红砂糖倒入锅内,舀入清水700克,用中火熬成糖浆,盛入钵中,放入糖桂花。
2、将鲜藕洗净,在藕节中间分切成段,在每段藕的一端切下约4厘米长的藕盖,使藕孔露出,将淘净的糯米塞入藕孔,盖上藕盖,并用细竹扦将藕盖连牢,以防糯米漏出。
3、锅内放入竹篾垫底,放上藕段加食碱,面上铺放荷叶,舀入清水浸过藕面,用旺火煮沸后转小火约煮4小时,至藕呈紫褐色即熟。
操作关键:
1.将藕上的泥污洗净,选藕粗细一致。
2.糯米塞入藕孔眼里,装满装实,用竹扦或牙签把口盖钉牢,防止米漏出、
3.锅底要放竹或木箅子垫底,防止锅底焦煳。
4.锅内藕用水淹没后,用小火慢煮4个小时才能成熟。出锅后要将藕皮刮去干净。
5.熟藕切片时,要轻切轻放摆盘内,防止烂散破坏形状美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