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背景:“占领中环”运动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占领中环”运动争取香港行政长官民主普选产生。2014年6月18日“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全称为“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简称“占中”或“和平占中”,运动争取香港行政长官 “ 真正”民主普选,没有任何筛选程序。
背景2013年,香港大学法律教授戴耀廷在报章撰文,以《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为题,要求北京方面确切履行在《基本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落实香港特首及全体立法会议员由普选产生的承诺,文中鼓励市民及民间领袖以公民抗命等形式表达港人自决的权利。
戴耀廷的见解,获中文大学陈健民副教授及朱耀明牧师支持,因而发起“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行动,他们三人被称为“占中三子”,提出“占领中环”是最后手段,只要香港政府“拿出诚意,拿出真正普选方案,可以避免“占中”。
理念“占领中环”运动的目标是争取2017年“真正”普选特区行政长官。他们认为运动成败取决于公民的觉醒,通过对话、商议、公民授权和不合作运动等展开。
发起人形容运动像“传道者”,积极与不同群体进行对话,把民主普选、公平公义这些普世价值传扬给香港市民,希望他们愿意为了香港的制度和社会,去落实这些价值而付出代价,为了实践理想而愿意共同承担责任。
Skip 热读 and continue reading热读从伊朗、阿富汗到伊拉克 美国的军事干预有效吗?“小心,他们在盯着你”——达赖喇嘛90岁生日,一片寂静的西藏“未参与制宪”言论争议:台湾主体性与中华民国历史的拉锯战柴静: 从中国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独立媒体人End of 热读
该运动由个人在其所属的群体自发组合而成,不受任何组织或政党主导。
运动的基本信念是:
一、香港的选举制度必须符合国际社会对普及和平等的选举的要求,包括每名公民享有相等的票数、相等的票值和公民参选不受不合理限制的权利;
二、透过民主程序议决香港选举制度的具体方案,过程包含商讨的元素和民意的授权;
三、争取在香港落实民主普选所采取的公民抗命行动,虽是不合法,但必须绝对非暴力。
“占领中环” 步骤签署誓约、商讨日、公民授权和公民抗命。
经过商讨日和公民授权后,运动将对2017年特首选举提出具体方案,假如有关方面漠视公民的民主要求,提出不符合国际普选标准的选举方法,会在适当时间进行包括“占领中环”的公民抗命。
“占领中环”指出,不是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的主权地位,不是挑战“一国两制”,更不是搞“港独”,没有意愿用行动促使梁振英下台,这更不可说是“革命”,因“占领中环”行动不是要去推翻现有的制度。
“占中”时间表“占领中环”认为, 由于行动策划需时,也是“终极武器”,故不适宜过早动用。行动预计香港立法会可能在2014年夏天对2017普选方案进行辩论和决议。若建议符合真普选要求,毋须“占领中环”,但若不符合,“占领中环”最好的时机应是2014年7月初。
“占中”地点为何在中环?“占中”认为公民抗命行动能成功,其中一方面就是要令对手若不让步就要付出相当的代价。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经济是香港命脉,中环是香港这个金融中心的中心。选择中环就是要攻向香港的最脆弱的地方,令特区政府和北京政府如不落实真普选承诺,就得付出沉重代价。 中环并非住宅区,对一般人的生活影响减至最小;“占中”希望集中人力,令政府要驱散的难度增加,除非采用更大的武力。
公民抗命“占领中环”认为,争取在香港落实民主普选所采取的公民抗命行动,虽不合法,但必须绝对非暴力。参与公民抗命的人因公义目的而受惩处所产生的社会震撼和道德感召力,带动整个社会反思民主普选对香港未来公平、公义及有效率的管治的重要性。
全民投票“占领中环”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在2014年6月20日至22日举行“全民投票日”。目标为“占领中环”运动,就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办法向特区政府提出的具体方案及原则立场,取得香港市民的授权。香港市民可以在投票日就有关政改方案的表决题及政改原则立场表决题进行投票。
(撰稿:陈志芬 责编:萧尔)